發布日期:2022-11-21 11:36 瀏(liu)覽次數: 作者(zhe):admin
1. 事件
2022年11月7日,科技部通報處理了8篇論文15位作者。其中,4篇論(lun)文(wen)(wen)8位作者是因(yin)為:未對第三方實驗數據進(jin)行審(shen)核,而據此發表(biao)論(lun)文(wen)(wen)。8位第一/通訊作者被取消1~5年內項目申報、立項、評獎和職稱晉升等資格。
2. 分析
被造假:上述4篇論文發表后,被讀者舉報測定數據造假;科技部調查核實后發現,不是作者主動造假,而是第(di)三方提供(gong)了假數(shu)據,作者未認(ren)真審核,沒有發(fa)現數(shu)據存在問題,就據此發表論文。被造假的惡劣程度要顯著輕于主動造假。所以與同期通報的其它4篇論文相比,作者被處理得明顯要輕一些。
可(ke)惜,始作俑者(zhe)第三方測定(ding)公司卻(que)沒(mei)有被處理,甚(shen)至都沒(mei)有公開(kai)這些公司的名字。
可靠、真實、可用的測定數據是發表論文的基礎。從測定效果、效率和成本出發,結合自身的測定條件、能力和時間,越來越多的課題組選擇了測定外包,以輕松、及時拿到可靠、真實、可用的測定數據。上(shang)述(shu)4篇論(lun)文(wen)的(de)(de)8位(wei)作者的(de)(de)錯誤:不是選(xuan)擇了(le)測(ce)定外包,而是選(xuan)擇了(le)不靠譜的(de)(de)測(ce)定外包公司,又沒有認真審核測(ce)定數據。
只有專業能力強、誠信記錄好和失信代價大,即靠譜的測定外包公司,才能真正幫助用戶“輕松、及時拿到可靠、真實和可用的測定數據“。
相反(fan),有些(xie)測定(ding)外包公司因為缺乏(fa)專業(ye)能力,只能通過虛假宣(xuan)傳、故意(yi)誤導和(he)誘之以利等過度營銷方(fang)式(shi),來(lai)忽(hu)悠(you)/欺(qi)騙課(ke)題組,從而騙取訂單,既不(bu)講誠(cheng)信(xin),也不(bu)顧忌失信(xin)代價。
有些課題組因為隨意、輕信或者貪圖小利,而被這些不靠譜的測定外包公司騙單。輕(qing)則事倍功半,課題組老師不能優質結題,研究生不能順利畢業;重則(ze)測定(ding)失(shi)敗,課題組老師不能按時結題,研究生不能順利畢業;甚至拿到(dao)假數(shu)據(ju),就像這4篇論文的8位作者一樣被造假,從而被處理。
3. 建議
3.1 給課題組的建議
(1)慎重選擇測定外包公司
(2)認真審核測定數據
否則就可能像上述4篇(pian)論文(wen)的(de)8位作者一樣被(bei)造假,被(bei)處(chu)理,幾乎斷(duan)送了自己的(de)學術生命。
咱努力做個好人,可不是做個好騙的人!
3.2 給測定外包公司
踏踏實實建設專業能力,逐步積累良好的誠信記錄,充分認識到失信代價,在真正幫助用戶“輕松、及時拿到可靠、真實、可用的測定數據“的基礎上,可持續多賺錢。
你拿了(le)用戶(hu)的錢,卻沒能力做好,甚至故意造假,害得用戶(hu)既損(sun)失了(le)錢,又被科(ke)技部處(chu)理,身敗名裂,可不是(shi)缺了(le)大德(de)嗎(ma)?
再說了,你又能騙到何時呢?
雖然這次科技部沒有公開曝光這些第三方公司,但是紙包不住火,被騙的用戶再善良,也不會縱容你(ni)們(men)繼(ji)續騙單(dan)吧?
咱有專業能力,就吃專業的飯。要是沒有這個專業能力,咱就改行,干啥養活不了自己啊。
誠信不僅是對別人,也是對自己。咱沒有專業能力,卻非要吃專業飯。只能害了別人,最終也害了自己。何苦呢(ni)?
參考文獻
[1] 課題組防騙單指南
22506.cn/a/news/kemingguandian/2022/0311/2094.html
[2] 以終為始,全面控制生化測定及其外包的風險
22506.cn/a/news/kemingguandian/2022/0915/2131.html
[3] SCI論文1612篇,影響因子7173,單篇最高38
22506.cn/a/news/kemingguandian/2022/1108/213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