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通知

格銳思生物把用戶論文刪得只剩標題了

發(fa)布日期:2021-07-02 16:16 瀏覽次(ci)數: 作者:admin

蘇州格銳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(簡稱格銳思生物)5月底在其官網的《技術支持》的《用戶發表文章》中發布了多篇研究論文全文。我分別于5月30日和6月1日給上述論文的作者發了郵件,提醒作者使用格銳思試劑盒或者代測服務可能存在的風險(附錄一)。6月2日格銳思官網就刪除用戶文章的全文,僅留下了標題。
格銳思這么做是有什么難言之隱嗎?
用戶論文已經在期刊上公開發表了,能有什么見不得人的呢?
如果真見不得人,那么你們為什么要發布到官網上呢?
何不干脆一刪了之,還鬼鬼祟祟地留下標題呢?
難道用戶的單位和名字讓格銳思生物蒙羞了嗎?
如果用戶的單位和名字格銳思都羞于列出來,那么所謂的獎學金豈不是自娛自嗨,完全暗箱操作了嗎?
過度營銷,謀財害命!!!
//22506.cn/a/news/kemingguandian/2019/0531/1817.html
 
附錄一 給格銳思用戶的兩封郵件
隱去了收件人的郵箱和姓名以及論文doi最后兩位數字。
 
Z先生您好!
6月1日發給你們的郵件,你們應該已經收到。因為我們注意到格銳思已經對網站上展示的你們的文章做了修改,只剩標題了,以免我們按圖索驥,提醒用戶格銳思存在的風險。
不知格銳思有沒有給你們回復,格銳思是怎么回復我們提出的質疑的,你們又信不信格銳思的解釋?
從自身根本利益出發,研究者沒有必要冒不該冒的風險。你們覺得呢?

蘇(su)州(zhou)科(ke)銘生物(wu)技(ji)術(shu)有限公(gong)司執行董(dong)事(shi)趙林川 2021年6月(yue)7日
 
Z先生您好!
我們注意到蘇州格銳思網站上展示的你們發表的論文doi:10.1071/FP191xx,
研究中使用了蘇州格銳思的SOD等7種試劑盒。
首先,恭喜你們取得新的研究進展!
其次,我們善意提醒你們,蘇州格銳思存在嚴重的抄襲和偷竊嫌疑,并且其本身不具備研發和生產生化檢測試劑盒的專業能力。
最后,君子不立危墻之下,做學問特別需要愛惜羽毛。
詳情可以查閱下述文章,或者登錄我司(蘇州科銘生物技術有限公司)官網()。
當然,是非需要您自己做出判斷。禍福無門惟其自招。
蘇州科銘生物技(ji)術(shu)有限公司執(zhi)行(xing)董事(shi)趙林川(chuan) 2021年6月1日(ri)


1. 關于蘇州博銘的說明
//22506.cn/a/news/kemingguandian/2018/0914/1363.html
2. 關于蘇州格銳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聲明
//22506.cn/a/news/kemingguandian/2018/1213/1414.html
3. 公開兩封私信,以回答經銷商和老用戶關于蘇州格銳思蘇艷孟的疑問
//22506.cn/a/news/kemingguandian/2019/0428/1801.html
4. 好,蘇艷孟終于有回應啦!可惜避實就虛!!歡迎提起訴訟!!!
//22506.cn/a/news/kemingguandian/2019/0509/1806.html
5. 哈哈,蘇艷孟你慫啦?
//22506.cn/a/news/kemingguandian/2019/0509/1808.html
6. 蘇州格銳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非常可能就是一個皮包公司
//22506.cn/a/news/kemingguandian/2019/0705/1846.html
7. 生化試劑盒研發速率比值為1:3:24:231!北京索萊寶和蘇州格銳思他們是真敢吹!少數用戶你們還真敢買?
//22506.cn/a/news/kemingguandian/2019/1011/1870.html
8. 為充分保證用戶利益,請您使用我司企業QQ進行溝通
//22506.cn/a/news/kemingguandian/2020/1030/1981.html
 
附錄二 為什么還沒有格銳思生物用戶被發現造假
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格銳思生物用戶被發現造假,可能是因為:首先,張彩霞、王黔和吳華靜從科銘偷去的技術資料和配方都是真的,確實是科銘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經費研發出來的,并且得到了大量用戶實際測定的檢驗,格銳思和夢犀依樣畫葫蘆,大體上暫時還能保證試劑盒的質量,尤其是常規處理的常見物種的樣本,但是代測質量就很難保證了,因為代測對于測定操作規范到位要求很高,代測人員不是短時間內就能簡單培訓出師的;其次,雖然格銳思和夢犀存在質量問題的概率大,但是成立晚,訂單少,所以實際出問題的訂單還比較少最后,即使格銳思和夢犀的一些訂單已經造了假,但是用戶撰寫論文和發表論文需要時間,發表了以后被發現數據造假又需要更多時間,只要還沒有爆出來,就好像質量問題不存在似的
論文造假這事兒,不管是作者主動造假,還是各種原因導致的被動造假,一旦發生了就很難受:一日造假,終身心驚膽顫;早爆比晚爆好,損失相對較小,還可以脫離學術圈轉型其它職業;即使費盡周折,最后證明你是被造假,但仍然是污點啊,至少說明你不嚴謹呢
課題組有必要冒著測定失敗,甚至被造假的風險,選擇一個創始人有前科,做事又鬼鬼祟祟的公司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