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布日期:2022-05-30 13:22 瀏(liu)覽次數: 作者:admin
生命科學研究的目的就是從不確定性出發,追求確定性,即提出研究假說(不確定性),通過實驗來驗證或者推翻假說(確定性)。
在10年生化測定外包實踐中,我司發現一個現象,11月、12月和次年1月是生化測定外包訂單最集中的季節,大約占到全年訂單的40~50%,導致完成訂單的平均時間從平常的20個工作日,延長到30個工作日左右。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包括(1)生物樣本準備,尤其是大田和野外生物樣本的采集,本身的季節性;(2)很多用戶未養成及時測定的習慣,直到再不測定,就無法按時送審畢業論文(通常3~4月送審,測定數據最遲也得在1月份拿到,才來得及撰寫和修改畢業論文),才急急忙忙開始下單,急吼吼地催數據[1]。
但是,測定是個技術活兒,測定結果是否可靠、真實和可用,嚴重依賴于測定人員的測定操作是否規范和到位[2~6],不僅急不得,急了就容易出錯,而且累不得,累了也容易出錯(無法過多加班)。
我司完成訂單的規則:(1)一般按照用戶下單早晚,安排測定完成日期;(2)盡可能協調安排急單,預付款用戶優先,老用戶優先;(3)保證測定結果真實,實在無法及時安排的訂單,寧可不接。
凡事預則立,不預則廢。生化測定外包同樣也需要盡可能排除不確定性,以保證按計劃順利完成測定工作。
除了上述下單的季節性變動造成的不確定性外,疫情管控已經成為新的不確定性。筆者所在大學的同事都在議論:因為疫情管控,都已經半年沒有見到自己的研究生了,實驗室也關閉了,科研計劃被打亂。上半年疫情打亂了科研計劃,下半年訂單將更加集中。比錯過上半年更加麻煩的是,疫情或如薛定諤的貓,下半年不知何時何地可能又冒出來了。
面對如薛貓的疫情,與其亡羊補牢,不如未雨綢繆。我司建議用戶:(1)早咨詢,從而盡快確定研究方案,以見縫插針,在疫情間隙期就準備好質可靠、數合理和量充足的生物樣本;(2)早下單,以盡快鎖定拿到可靠、真實和可用的測定數據的日期;從而減少不確定性,按計劃順利完成測定工作[2~6]。
或曰:你司為什么不大量增加測定人員?
答曰:(1)測定人員需要長期培訓,至少半年以上,才能積累豐富的測定經驗并保證測定操作規范和到位;(2)踏踏實實鉆研測定技術,認認真真做測定的人越來越難找了;(3)大量增加測定人員,將造成上半年測定人員閑置,影響測定人員收入,而豐厚收入才是測定人員認真負責的真正保證。
以上,僅供用戶參考。
參考文獻
[1] 夢犀提前放假的可能原因:沒有訂單啦
22506.cn/a/news/kemingguandian/2022/0119/2080.html
[2] 課題組咨詢指南
22506.cn/a/news/kemingguandian/2022/0321/2096.html
[3] 課題組生化測定外包省錢指南
22506.cn/a/news/kemingguandian/2022/0329/2097.html
[4] 不失敗,少浪費,更輕松
22506.cn/a/news/kemingguandian/2022/0406/2098.html
[5] 下單前課題組注意事項
22506.cn/a/news/kemingguandian/2022/0511/2101.html
[6] 生化測定結果的可靠性、真實性和可用性
22506.cn/a/news/kemingguandian/2022/0526/2103.html